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书荐郑兴 东汉 · 杜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窃见河南郑,执义坚固,孰悦《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有公孙侨观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
张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诗人悦喜。
惟陛下留听少察,以助万分(《后汉·郑兴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六)
宗庙加笾豆议 盛唐 · 韦述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
谨按礼祭统曰。凡天之所生。
地之所长。苟可荐者。
莫不咸在。水草陆醢。
三牲八簋。昆虫之异。
草木之实。阴阳之物。
皆备荐矣。圣人知孝子之情深。
而物类之无限。故为之节制。
使祭有常礼。物有其品。
器有其数。上自天子。
下至公卿。贵贱差降。
无相踰越。百代常行。
无易之道也。又按周礼。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食用六谷。
膳用六牲。饮用六清。
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
酱用百有二十瓮。则与祭祀之物。
丰省本殊。左传曰。
飨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
恭俭以行礼。慈惠以布政
又曰。飨有体荐。
宴有折俎。杜元凯曰。
飨有体荐。爵盈而不饮。
豆乾而不食。宴则相与食之。
飨之与宴。犹且异文。
祭奠所陈。固不同矣。
又按周礼。笾人豆人。
各掌四笾四豆之实。供祭祀与宾客
所用各殊。据此数文。
祭奠不同尝时。其来久矣。
且人之嗜好。本无凭准。
宴私之馔。与时迁移。
故圣人一切。同归于古。
虽平生所嗜。非礼亦不荐也。
平生所恶。是礼则不去也。
楚语曰。屈到嗜芰。
有疾。召宗老而嘱曰。
祭必以芰。及祥。
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
曰。祭典有之。
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
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
笾豆脯醢。则上下安之。
不羞珍异。不陈庶侈。
不以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此则礼外之食。前贤不敢荐也。
今欲取甘旨之物。肥浓之味。
随所有者。皆充祭用。
苟踰旧制。其何限焉。
虽笾豆有加。岂能备也。
传曰。太羹不致。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书曰。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事神在于虔诚。
不求厌饫。三年而禘。
不欲黩也。三献而终。
礼有成也。风有采蘋采蘩。
雅有行苇泂酌。守以忠信。
神其舍诸。若以今之珍馔。
平生所习。求神无方。
何必师古。簠簋可去。
而盘盂杯案当在御矣。韶頀可息。
而箜篌笙笛当在奏矣。凡斯之流。
皆非正物。或兴于近代。
或出于蕃夷。入耳之娱。
本无则象。用之宗庙。
后嗣何观。欲为永式。
恐未可也。且自汉已降。
诸陵皆有寝宫。岁时朔望。
荐以常馔。此既常行。
亦足尽至孝之情矣。宗庙正礼
宜依典故。率情变革。
人情所难。又按旧制。
一升曰爵。五升为散。
礼器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
贱者献以散。此明贵小贱大。
示之节俭。又按国语。
观射父曰。郊禘不过茧栗。
蒸尝不过把握。夫神以精明临人者也。
所求备物。不求丰大。
苟失于礼。虽多何为。
岂可舍先王之遗法。徇一时之所尚。
废弃礼经。以从流俗。
裂冠毁冕。将安用之。
且君子爱人以礼。不求苟合。
况在宗庙。敢忘旧章。
请依古制。庶可经久。
讲筵卷子(十二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七、《西山文集》卷一八
大学》「平天下」章/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臣某按,《楚语》,王孙圉聘于晋(圉,楚大夫。)定公飨之定公,晋君。)赵简子鸣玉以相简子名鞅大夫也。)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珩,佩玉也。」)
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者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
又有左史倚相,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
大学》所引,即其事也。
魏惠王以照乘之珠夸齐,齐威王亦言:「吾有臣四人而邻国畏,盗贼息,是之为宝,与王异」。
楚、齐皆战国之君,然能知所宝惟贤之意,故其国安以强。
昨者权臣用事,溺意货宝,山东玉器,搜抉无遗,使诸豪有轻中国之心,而于当世之人材,则未尝为陛下收拾,以备国家之用。
其昧于此,亦已甚哉!
因奏:「愿陛下不以金玉为贵,而以贤才为宝,天下幸甚」。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臣某按先儒苏轼之论,以为前一人似房玄龄,后一人似李林甫
玄龄唐太宗之相也,史臣称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王圭魏徵。)而房、杜逊其直,英、卫善兵李绩封英,李靖封卫。)而房、杜济以文,持众美效之君。
是后新进更用事,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所谓寔能容之者也。
林甫唐玄宗之相也,史称其妒贤疾能,当时有以材誉闻者,皆以术抑远之,所谓寔不能容者也。
太宗玄龄而唐以兴,玄宗林甫而唐以坏,欲知大臣之贤否者,惟观其能容与否而已矣。
司空李揆谥议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议曰。
李揆端庄粹温。
洁廉淑慎。
用文章术学。
资适逢时。
奋其英华。
以取贵达。
如良庖投刃。
无复肯綮。
历谏曹左史
司王言。
贰春官
以至于平章大政。
在帝左右。
必以文谊藩身。
奉法遵职。
官曹无秕政。
姻族无倖人。
束带山立。
敷陈前志。
俨然而温。
有硕儒大臣之度。
或起或废。
其道甚夷。
观射父能作训词。
以行事于诸侯。
左史倚相能道训典。
以叙百物。
实有之。
建中中
西戎乞盟。
以旧齿宿望。
将命殊俗。
结华夷之信。
董衣裳之会。
已事回车。
岁当兴元
匪躬靡盬。
河池而殁。
追锡司空
恩礼有加。
谥法曰
率事以信曰恭。
不懈于位曰恭。
果行求已。
致位台司
历官陟降。
十有八次。
周旅敬慎。
以扬职业。
不曰率事以信乎。
及逾悬车之年。
奉绝域之使。
受命即路。
视险若夷。
贞厉尽瘁。
复于左毂
不曰不懈于位乎。
昔韦元成翟方进以经明为汉相。
而皆谥曰恭
所履。
节以一惠。
勤官死事。
炳然昭明。
有司易名。
请以恭谥。
谨议。
十月初还潭州题王氏瑞竹图 南宋 · 项安世
王君手持瑞竹图,要我作诗仍自书。
我书不悭诗亦易,政坐此君难位置。
我欲摇毫写作双竹吟,却教数节一干非商参。
我欲援琴抚作孤竹曲,又见二妙同升异茕独。
卜子夏,子可为我讴,一桴二米秬黍秋。
清人一韔攒双矛,肥泉同本末异流。
观射父,子可为我释,一少二多何卦策。
以奇承耦震初爻,以耦承奇兑三索。
我为二人书此言,请君持归君家看。
展卷一问青琅玕,是易是诗然不然。
中书舍人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紫微集》卷一八
朕览观三代两汉之书,嘉夫浑灏深厚之制,能使一时典章政事之美,见于号令言辞之间。
将资行远之文,以为饰治之助。
思以是任,付畀得人。
以尔具官某以文辞秀于士林,以论议仪于禁路。
道前世之载,能润色于王猷;
处当世之宜,能弥纶于众务。
肆命以予言之代,将必称所居之官。
郑子产以善辞令而称于诸侯,观射父以道训典而重于楚国,矧以纶綍之重,鼓舞四方?
岂徒见命令之修,必足为政理之赖。
勉祗厥服,以称厚恩。
谢除中书舍人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紫微集》卷二二
柱史之方书,讫无称迹;
掖垣之名命,忽有超踰。
隆恩不听于辞荣,薄技蔑由于试可
诏除优异,负念凌兢。
窃惟以道化民,若文章固其馀事;
以言鼓众,非训诰何以动人。
书命之司,朝廷攸重。
是以感山东之父老,本汉家宽大十行之书;
河西之众豪,以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故郑以公孙侨之善为辞令,用能修好于诸侯;
而楚以观射父之能道训辞,终以称雄于上国。
况以浑灏之诰,与夫深厚之文,鼓舞四方,弥纶庶务。
益使王言之大,皆由帝制之明。
惟我皇朝,齐驱治古,若时掌诰,皆号得人。
顾臣何为,亦应此选!
宠名已过,负乘为惭。
况臣已窃记言,复陪约史,比蒙恩诏,更与经帷。
皆古今儒者之至荣,非淟涊下臣之所称。
敢图奖拔,躐备论思!
甘茂之十官,岂能无过;
兼诸梁之二事,何以逃刑!
报称是难,縻捐则易。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隆宽尽下,睿知有临。
运既启于中兴,人自来于间出。
布昭神武,会同已迈于六王;
韨饰弥文,号令已追于三代。
益广并包之度,兼收管、蒯之馀。
臣敢不仰体官施之大恩,下奉职臣之所守。
虽尽有司之业,粗免空餐;
非逢致命之秋,何能报赐?
贺中书舍人彭公启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九、《龙云集》卷一三
右,某伏审茂膺中制,进陟西台,伏惟庆慰。
窃以王言譬诸丝纶,天常为之笔舌。
周分内史,尤重赞书
汉号右曹,特先文士
晋则董安于之善名命,楚则观射父之能训辞。
自非望超稠人,才掩夐古,则何以高跻青云之步,俯吟红药之阶。
恭惟某官簪绂清流,经纶茂器。
奋腾科级,惊人奚翅于一鸣;
洒落辞源,写润更逾于九里
实与名而适副,学将仕以兼优。
方急代言,旋闻儤直。
践青琐之闼,弥觉地崇;
窥紫微之垣,如在天上。
数寸之管,足以泽当世;
五花之判,足以辈昔人。
是为儒者之极荣,行当天下之大任。
方深颂咏,猥辱笺题。
弗遂凫趋,第勤螽跃。
启疑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二、《公是集》卷四七、《江右文钞》卷一
昔者,齐伐鲁,孔子忧之,谓门弟子曰:「鲁,父母之国也。
今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于是子贡往见田常而说之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而鲁弱不可攻也,则不如攻吴」。
于是子贡南说吴使伐齐,东说越使伐吴,北说晋使承吴之敝。
子贡一出,号为安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呜呼,不亦甚哉!
此亦周末战争贪利之人耳,而谓子贡为之乎?
且夫却齐以存鲁,于鲁则幸矣,于彼四国则败矣。
不惟如是,又使其身蒙恶于田常,如与之篡焉。
不惟如是,又使圣人被不知人之讥,如与之谋焉。
虽然,齐伐鲁之事不能无也,子贡田常不能无也。
虽然,子贡之言则谓何哉?
子贡必将谓田常曰:「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害君也。
君上不见信于君,下又见壅于大臣。
外为高、鲍将兵伐鲁,君伐而胜,则高、鲍之谋也,伐而不胜,则高、鲍将正君之罪。
上者不见信于君,下又壅于大臣,外与诸侯与国为仇,君之位若朝露,可翘足而亡矣。
,千乘之国也,未可量也。
君不如按兵勿伐,以销高、鲍之谋。
外自树党,下以妪拊百姓,使不践战死之患,全而归之。
夫百姓全而归,戴君如父母。
鲁喜于不伐,亲君如师友。
销高、鲍之谋,则未有以间君也。
君乃释此三利,而必践万危之涂,开大臣之意,身与之为市,不亦惑乎」?
如此,庶乎子贡之意矣,犹恐非也。
今乃饰纵横之诈,挟反覆之辩,亲指之圣贤之间,学者信而不论,论者昏而不谕,毋乃已谬哉!
虽然,是传闻者也,疑似者也。
古之为书,之二者多有之。
其始也出乎信,而今也成乎伪。
吾请言之。
传曰:「彭祖最寿,八百馀岁」。
敢问彭祖非人也耶?
则岂独八百岁而已哉?
是人也,何以独得乎此?
固难通也。
虽然,为有是端,仲尼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吾以此推之,所谓老彭者,古述作士也。
上采五帝,下及五伯,上下八百岁之间,譬若《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太史公述历黄帝以来三千馀岁也,非仲尼与鲁隐并生,太史黄帝俱壮,其书则然也。
此传闻不考实者也。
彭祖无传闻者乎?
曰有。
传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
徐偃王徐国之君也。
主祭祀,奉朝聘,交邻国,接百官,古者人君无所不亲,则偃王何以能自力哉?
古者有天疾者不入宗庙,有人疾者不入宗庙,则偃王何以能入即位哉?
语曰:「偃王好为仁义而不修武备以亡其国」。
吾以此推之,文德柔,柔者筋象也,武备刚,刚者骨象也。
故贵文而废武,亦不可以存国,犹有筋而无骨,而不可以为人也。
此出于议论比兴者也,而不审则疑矣。
徐偃王无疑者乎?
曰有。
传曰:「鲁阳公与韩战,怒而挥戈,日退三舍」。
夫天至高也,日至远也,鲁阳以七尺之躯,丈二之戈,气不足以盈谷,力不足以破山,愤而指麾,日为之却,则岂独日哉,盖天亦随之。
此不可以诳婴儿终日,又况天下乎?
古者,兵法三十里一舍,吾以此推之,鲁阳者,战而败绩,一日之中而北三舍尔。
世人不知,则以谓日退三舍矣。
此传闻而󸈠者也。
鲁阳无疑者乎?
曰有。
传曰:「黄帝与蚩尤战于版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貔、虎为前驱,雕、鹖、鹰、鹯为旗帜」。
黄帝之人民,犹今之人民,黄帝之郡国,犹今之郡国。
黄帝何以能独任异类与之成功哉?
黄帝之士卒如熊虎,言黄帝之旗帜载鹰隼,则可已。
岂独黄帝有是哉,《书》曰:「如虎如貔」。
《诗》曰:「织文鸟章」。
此亦闻而不察者也。
黄帝无闻而不察者乎?
曰有。
传曰:「文王四乳」。
所谓文王者,其仁义忠信,圣人之姿尔,恶得形状之异乎?
必形状异然后为圣人,则孟子又乌得云「尧舜与人同」乎?
《语》曰:「周有八士:迫达、迫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此八人者,同母而四乳。
吾以此推之,所谓四乳者,亦犹是四乳之谓也。
此固美之过实之言也。
文王无过实者乎?
曰有。
传曰:「伊尹生于空桑」。
夫人之不生于木,犹木之不生于人也。
伊尹独为绝类离伦,无所受其气,若蜉蝣醯鸡之出于物也?
《礼》曰:「空桑之琴瑟」。
斲琴瑟,莫宜于空桑之木。
地名。
吾以此推之,伊尹之生于空桑,犹文王之生于西戎也,何怪之有哉?
此固好奇而不经者也。
故曰言远而伪,道散而惑。
三皇之事,万不存一;
五帝之事,千不存一;
王伯之事,百不存一。
非笃学而心知其道者,岂足胜论哉?
昔者宰我问于孔子曰:「黄帝三百年,信乎」?
孔子曰:「黄帝在位百年,崩而民哀之百年,用其教又百年,此其所以三百年也」。
楚子问于观射父曰:「《书》曰:『乃命重黎,绝地天通』。
使无重黎,民其登天矣」。
观射父曰:「不然。
昔者高辛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天地之道序,而人神不相杂,乃所谓绝也。
民不能登天也」。
呜呼,吾安得夫孔子、观射父而听之哉?
重黎绝地天通论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六、《公是集》卷三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昔天地之始判也,清者在上,浊者在下,在上谓之阳,在下谓之阴,其已久矣。
然而《书》独曰:「重黎绝地天通」。
何哉?
曰:凡天地者,名也。
清浊者,体也。
阴阳者,气也。
是虽人物,而有上下之异,然其治乃反在人。
人者,天地之心也。
故人道治,则天地适其位,清浊安其常,阴阳辨其序。
人道不治,则上下交乱矣。
其名虽不变,其体虽不杂,其气虽不改,然其政扰矣。
故古之治天下者,必有神民之官,以序天地,盖恶扰也。
凡亲上者,本乎天者也;
亲下者,本乎地者也。
是以神之事皆属天,民之事皆属地。
毋以民乱神,毋以神惑民,则天地之道得矣。
然则上下不位乎,阴阳不安乎,幽明不别乎?
所谓「重黎绝地天通」者,此也。
观射父既言其略矣,未尽其方也。
则世虽有重黎,而欲绝地天通何由哉?
吾请言其方。
凡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卿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卿大夫三庙,士一庙。
天子祀以犊,诸侯祀以牛,卿大夫祀以羊,士祀以豕。
天子有禘有祫,有享有荐,诸侯祫则不禘,卿大夫享而不祫,庶人荐而不享。
天子以公为尸,诸侯以卿为尸,大夫、士以孙为尸。
天子事尸十有二献,诸侯九,卿大夫七,士五。
天子之祭,天下助;
诸侯之祭,一国助;
卿大夫之祭,一邑助;
士之祭,朋友助。
天子舞六代之乐,诸侯舞时王之乐,大夫以下不乐也。
故贵贱有礼,上下有等,而不相逾,所以治神也。
士以德,农以力,工以巧,商以利。
二十而冠,三十而娶,五十而衣帛,七十而食肉。
不耕者祭无盛,不绩者丧无服,不事事者出夫家之征。
师教之也,宗收之也,友摄之也,吏治之也,卿宾之也。
生有所依,死有所归,不犯非礼,不慕非福,则人劝其业,而刑是用措,所以治民也。
此可谓「绝地天通」矣。
今庶人而得祭天地,旅山川,祀非其鬼,卿大夫不得立宗庙,可谓治神乎?
庶人服侯服,食侯食,居侯居,男不耕,女不蚕,起而相随,以事神为俗,无父子之亲,无君臣之节,下者乃为巫祝,略计天下,常百万人,可谓治民乎?
由是观之,重黎之业已矣。
然则天地不通乎,人神不扰乎,上下不渎乎,百事不隳乎?
呜呼,明吾言者,可以治天下矣,虽使重黎复生,何以易此哉?
龙长君应诏郢都十二首 其十 明 · 汪道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太函集卷一百二十
雄风初起动江蓠,楚客披襟白日移。
台上共推观射父,场中不数养由基
汉制考序1281年5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九、《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九、《南宋文录录》卷一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三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汉制载于史者,先儒考之详矣,其见他书者未之考也。
尝谓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三代损益,至周大备。
夫子「从周」与「从先进」之言,所谓百世可知者,其法著于《春秋》。
东迁之初,先王典章概有存者。
义和秬鬯之赉,王命犹重也;
司徒缁衣之美,王官犹贤也。
祭仲论京不度,过制之城犹未众也;
无骇卒始请族,世官之敝犹未远也。
泰山有祊,则巡守之迹犹可复也;
九宗五正有后,则封建之制犹可寻也。
师服之言建国,臧僖伯之谏观鱼,则据经守古之士犹多也。
《春秋》何为而作乎?
宰咺归赗,天衷民彝大泯乱,《春秋》所以始欤。
于献六羽,于税亩,皆曰「初」;
于丘甲,于三军,皆曰「作」;
于南门,于雉门及两观,皆曰「新作」,夫子盖伤之也。
秦作西畤,胪于郊祀;
鲁惠公请郊禘,史角实往而祀,礼始僭矣。
其后齐作内政而兵制变,晋作爰田而田制变,晋作执秩而官制变,郑铸刑书而刑制变。
大夫奏肆夏,季氏旅泰山,晋不知殽烝,鲁不知尚羔,礼几亡矣。
然名卿大夫讲问故实,三代文献蔼如也。
纳鼎有谏,观社有谏,申繻名子之对,里革断罟之规,御孙别男女之贽,管仲上卿之飨,柳下季之述祀典,单襄公之述夏令秩官,魏绛之述夏训虞箴,郯子能言纪官,州鸠能言七律,子革、倚相能诵《祈招》懿戒,观射父之陈祭祀,闵马父之称《商颂》,格言猷训,粲然可睹。
齐虞人之守官,鲁宗人守礼,懔懔秋霜夏日之严。
刘子所云天地之中,子产所云天地之经,胥臣敬德之聚,晏子礼之善物,又皆识其大者。
统纪相承,渊源相续。
得夏时坤乾,见《易》象、鲁《春秋》而知三代之礼,所以扶持于未坠者岂一人之力哉!
战国去籍之馀,孟子言井地曰「大略」,言班爵禄曰「闻其略」,言诸侯丧礼曰「未学而尝闻」。
若其宏纲丕式,因略而致详,推旧而为新,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春秋》大复古,讥变古。
井牧变而阡陌,畿服变而郡县,车乘变而步骑,什一变而箕敛,佩玉变而带剑,簋席变而杯案。
生民之理有穷,则圣王之法可改,古其不可复乎。
是意惟太史公知之,于《夏》、《殷纪》举孔子正夏时、善殷辂,卓然见损益之要指。
于《高帝纪》曰「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盖叹其袭秦也。
汉之止于为汉,自高帝之袭秦始。
虽然,两汉之制,文中子奚取焉?
吁,三代远矣,汉诏令人主自亲其文,犹近于《书》之典诰也。
卫执戟之用儒生,犹近于王宫之士庶子也。
司徒府有百官朝会殿以决大事,犹近于外朝之询众也。
牧守有子孙,郡国有辟举,庶几建侯之旧。
丞相进见,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庶几敬臣之意。
三老掌教化,孝悌力田置常员,乡遂之流风遗韵亦间见焉,是之取尔。
君子尚论古之人,以为汉去古未远,诸儒佔毕训故之学,虽未尽识三代旧典,而以汉制證遗经,犹幸有传注在也。
冕服、车旗、彝器之类,多以叔孙通礼器制度为据,其所臆度无以名之,则谓若今某物。
及唐儒为疏义,又谓去汉久远,虽汉法亦不可考。
盖自西晋板荡之后,见闻放失,习俗流败,汉世之名物称谓知者鲜焉,况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乎!
此汉制之仅存于传注者,不可忽不之考也。
愚少尝有闻,老弗敢坠,因䌷次为编,以俟后之君子。
自流溯源,三代之礼,庶乎其可识矣。
辛巳夏五子王子序。